关于英语学习
最近几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英语资料真的比中文资料好太多了,也逐渐意识到英语能力是学习能力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大部分编程的一手资料,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比中文资料好太多了。刚开始自己在阅读外文文献和看专业书籍的时候,看着看着脑子就放空了。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一切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所以就想写写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来,英语学习的一些心得。
课程推荐
今天在学习Gilbert Strang的线性代数课程,这门课在b站上也能够搜到,不要惊讶于画质,因为这是MIT十几年前的课程,但是毫不夸张的说,放在现在也比国内的一些慕课甚至大学里的老师讲得还好。如果想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线性代数的话,这门课一定是首选。这门课程是全英教学,可能国内的搬运最多机翻了字幕,但是说实话,老教授的语速不快,只要你认真听,除了个别的专业名词之外,加上教授的板书,跟上教授的思维,肯定能听懂。相信我,这门课会让你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线性代数这门学科。
当然,我也不是要写下这门课的笔记,因为有人在网上整理了非常全面的笔记MIT 18.06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中文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其作为一个中文资料进行补充。
英语是工具而不是学科
当你不再把英语当成一种负担,把它当成一种工具,帮你获取知识的工具之后,面对英语其实就没有那么痛苦了。当你发现在应用中得到的提升比以前单纯学英语时候来得快多了的时候,你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很欣慰,对我来说在大学考完四六级后就没有刻意学习了,但之后通过观看外文视频和书籍,英语水平还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特别是最近这一年,自己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还稍有提升,也总结了一些没什么方法的方法论。
有明显的感觉到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去年疫情在家硬着头皮读完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原版,还有就是在网上看完了Razavi全部的模拟ic设计的课程。
英文听力
先讲讲英语听力,之前一直觉得英语听力难,理解跟不上语速。后来发现其实是因为自己把理解英语听力的过程下意识地拆分成了两步,第一步先把英语在脑中翻译成中文,第二步才是去理解中文的意思。
这一过程显然比生活中直接听到的中文然后理解要慢多了。所以说,我就想是不是应该听到英文之后,跳过翻译这一步骤,直接在脑子进行理解。可是试了很多次后发现,这并不容易。要想把直接理解当成下意识的动作,需要不断训练。这就是生活环境对于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即使我们自己想着不去翻译,但因为对母语的依赖,大脑反而会去提醒自己去进行翻译这一过程。所以我觉得想提高听力,第一步就是要在脑中逐渐忘掉将其翻译成中文这一步骤。
英文阅读
然后就是阅读外文书籍,不得不说国外教材编写的质量真的是很高,即使你已经学习了一些科目,但当你阅读国外的教材时候,总是能够给你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阅读专业书籍并不会有太大障碍,除了专业词汇之外,大部分句子都是通俗易懂的。毕竟要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一般不会有太多的修饰性词语。至于专业词汇,多看几次就认识了,也不用刻意去背。反而有些译文,越翻越生涩难懂,还不如看原版。但是就我而言,最大的一个的问题就是相比于阅读中文,阅读外文的速度很难提上来。因为有一些长句子必须读完后才能理解整体的意思,还有就是一些专业词汇,总想找到中文意思才安心。其实读中文也没那么容易,要想更熟练地阅读,那就只有多读了。
但是对我来说,阅读英文资料的时候有一个矛盾的地方,那就是遇到专业名词时总想找到一个完美的中文对照。所谓的中文对照,那就是自己在之前已经熟悉的中文意思,但是有一些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甚至有些专业名词无法找到很好的中文翻译。所以总是纠结于是否需要找到一个中文对照,还是直接按照英文进行理解记忆就足够了。
其实脱离了学习英语的那个阶段,平时真正遇到的词汇和以前背的那些词汇比起来其实少多了,以前背的大部分单词也都基本上不会再见到了。所以平实其实没有必要再去刻意地背单词了,就算平时遇到,如果不影响主体的理解也没必要太理会。相信我,如果你和这个词语如果有缘,多见几次就会熟了。
兴趣驱使
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之前在扎导版《正义联盟》刚出来的时候,自己无障碍地看完了四个小时的生肉,当然也可能是台词简单的缘故,反正对剧情理解没有大碍。
在英语学习里还有一个东西可能经常听到,就是语感,听起来就比较玄乎了。我的理解是,因为我之前听了很多欧美歌曲也看了很多剧,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些说不上来的语感。可能对于语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感受。对我而言,广义的理解,语感就是对文字如何应用的一个下意识判断。就比如,在某一个场景下表达的语气,以及如何去表达,还有对词语的组合结构,甚至到对单词结合语境的理解…所以语感能够帮助你在某些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久而久之,当你遇到不认识的词汇的时候,你能够凭借自己的语感猜测出大致意思。
当然了,语感的培养更多的也是来自环境。所以说提高英语,必须有意识地将自己置于一个环境中,并刻意地训练。没有环境也可以创造环境,例如看剧或者原声视频。看的类型也很重要,脱口秀或者日常的对话,语速稍快,还会出现一些俚语;看专业视频,专业词汇是最主要的问题,不过相对也比较容易克服;还有就是感兴趣的主题视频,看的时候不会太排斥,还乐在其中…
当然了,如果是英语专业的人,由于要求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肯定方法也不一样。我也没有总结什么完全的方法论,而只是从一个将英语作为工具的角度讲一些心得体会。
一些思考
突然想扯回一到国外的专业课程,不得不佩服国外教学的质量。除去教授的水平之外,教学的方式我觉得也是很有反思意义的。国外顶尖大学大部分的课程还在坚持使用板书,看似会使课程的进度变缓,但我觉得这种最传统的授课方式反而更加高效。在老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我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同时记笔记,教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也正好放慢自己的思路来让学生跟上。自己在看国外一些课程的时候,总有一种通透的感觉。 当然写板书也可能是一些教授的偏好问题,但不论怎样,学习知识本来就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有时候,慢就是快。所以有时候也挺喜欢看李永乐老师的科普视频,全程板书,由浅入深,不慌不乱。
至于国内,大部分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投影仪,放一张ppt就开始讲课。你要真想记笔记,刚写下一个字,抬头就被切走了。于是大家也想着,反正下课了可以拷贝ppt,最后上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虽然觉得板书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好,但是科技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比如粉笔可以变成触摸屏,通过电脑有了更生动的音视频展示等等。
总结
说回到英语学习,之前还有取消英语高考的呼声。但说实话,我肯定是不理解和不同意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语能力依旧是一个硬通货,听说读写,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岗位估计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已经离开了学校,或者你不再需要应对考试了,那么你一定要抛弃为了应付考试而养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意识到英语是你学习的一个能力,是你获取知识的工具,所以要想熟练掌握一个能力,应用一个工具,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用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放入环境中,强迫自己听没有字幕的视频,阅读大量英语文字,多说多写。没有环境,创造环境,融入环境。当然,如果能将这个过程与兴趣融合起来,那么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线性代数确实好hh
好
很喜欢~,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