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两次跨越:【非黑即白】和【不过如此】
- 分享:在B站看到了一位up主关于青年人的建议,个人感觉受益颇多,也就分享给大家,以下是结合GPT和up主分享内容的总结版,(内容还是有点长,可能总结不到位)尽量方便大家。
理解:帮助青年人认识和实现自己在思维和道德发展上的重要突破。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 四个阶段:
-
自我中心阶段:不考虑他人,只考虑自己。
- 解释:在这个阶段,个人认为自己是中心,一切都是围绕自己转,不需要考虑他人或外界。
- 补充:这通常是儿童早期的表现,他们还没有能力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 理解:这是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最初阶段,儿童的思维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观点。
-
他律阶段:遵循外部权威,简单判断对错。
- 解释:儿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和权威当作绝对的客观存在,只会根据行为结果去判断好坏。
- 举例:儿童认为只要打人就是错的,不会考虑动机或环境因素。
- 补充:这是6到8岁儿童的典型特点,他们只关注行为的表面,而不深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 理解:在这个阶段,儿童依赖外部权威(如父母或老师)来判断行为的对错,他们还无法进行复杂的道德推理。
-
自律阶段:理解道德规范的社会功能,开始关注公平性。
- 解释:在这个阶段,儿童意识到道德规范的作用,大家都遵守规则能够让社会更好。
- 举例:儿童会关注道德的公平性,意识到道德规范是社会约定的,因此是相对和可变的。
- 补充:他们开始理解规则的灵活性,并能看到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道德判断。
- 理解:儿童开始理解规则的社会功能,并认识到这些规则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
-
公正阶段:超越刻板规范,进行复杂的道德推理。
- 解释:儿童不再盲从外部规则和权威,而是根据行为的意图、情景和后果进行复杂的道德判断。
- 举例: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情境,如动机和后果,对道德做出综合判断。
- 补充:这一阶段标志着成熟的道德思维,能够考虑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平衡。
- 理解:这是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个人能够独立进行复杂的道德推理,考虑多种因素。
相关知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了从自我中心到成熟的道德思维的逐步发展。理解这一过程对于青年人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超越简单的对错判断,进入更复杂和综合的道德思维。
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思维)的现象
- 描述: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突破不了他律阶段,也就是6到8岁的儿童思维方式。
- 举例:在生活中,他们会机械地对社会事物进行简单的道德判断。
- 具体表现:看到争议性的事情,只会建立简单的映射。
- 举例: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男朋友,就被认为是“小仙女恶心”;在某个地方留言鼓励,却被标签为“饭圈垃圾”。
理解:二极管思维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无法看到复杂性和灰度。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同观点的接受能力。
相关知识:二极管思维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简单化”有关。人们倾向于简化复杂的信息,以便更快地做出判断。这种简单化的过程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快速决策,但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则会导致偏见和误判。
二极管思维的危害
- 个人层面:
- 限制思维:忽略复杂性,让人看不到世界的灰度。
- 影响成长:无法用穿透式的顶层思维去衡量事物。 - 社会层面:
- 加剧对立:不同群体之间不再有合作和博弈的空间。
- 减少讨论:人们不再相信讨论能带来进步。 - 解释:互联网环境中,人们面对陌生ID,不愿进行理性对话,更倾向于贴标签发泄情绪。
- 举例:内容平台的算法鼓励对抗性强、情绪化的内容,导致全民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被腐蚀。
理解:二极管思维不仅限制个人的思维发展,还会在社会层面导致对立和缺乏建设性讨论。这种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尤为突出,算法驱动的内容平台加剧了这一问题。
相关知识: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描述了在同质化群体中,个体的观点会变得更加极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放大了这一现象,导致二极管思维的普遍化。
理解青年非黑即白思维的原因
原因分析:除了社会意识方面的宏观原因,年龄问题也导致了二极管思维的增多。年轻人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往往无法全面理解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他们的思维模式容易倾向于简单化和二元对立。
个人经历的影响
个人经历的重要性:年轻人由于尚未经历重大的人生挑战,往往对痛苦和困境的理解较为浅显。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发生改变。当他们真正经历了身体机能衰退、生死危机以及复杂的情感纠葛后,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可贵性。
生活经验带来的思维变化
社会经验的影响:社会经验和个人经历能够显著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当一个人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情感的复杂后,他们更容易理解他人的困境和选择,从而从简单的二元思维向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思维转变。
年龄和经历带来的优势
年龄和经历的优势:年龄和生活经历赋予人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他们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寻找平衡,能够更加体谅和尊重他人的选择。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社会和谐。
总结
总结:二极管思维的形成与个人的年龄、经历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青年的成长需要不断经历和反思,才能突破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发展出更为成熟和全面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积极意义。
解决二极管思维的建议
- 不设限:多角度看问题,接受不同观点。
- 解释:习惯带入他人视角,假设自己站在不同立场,接受让自己不舒服的客观事实。
-
举例:面对争议性问题,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而不是立即否定。
-
延迟判断:先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再做出判断。
- 解释:在复杂情境中,不要马上下结论,先收集足够的信息,列出不同的归因逻辑。
- 举例:在讨论公共政策时,不仅考虑其表面效果,还要分析其长远影响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理解:这两种方法有助于打破二极管思维,培养更全面和深刻的思维方式。通过多角度看问题和延迟判断,可以更客观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
相关知识:延迟判断与心理学中的“反应抑制”有关,这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延迟即时反应,进行深思熟虑的判断,是成熟思维的重要标志。
不过如此阶段(绝对相对主义)
- 定义:否定任何客观标准,主打比烂思维。
- 解释:认为在高低、对错、好坏上不存在客观标准,一切都不过如此。
- 举例:认为艺术没有高下之分,制度体系没有本质区别等。 - 表现:通过抓住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共性,否定创新和进步。
- 解释:这种思维方式看似洞悉世界,实则机械刻板。
- 举例:认为现代创新如AI和新能源车只是资本的产物,与旧事物没有实质区别。 - 危害:
- 限制创新:忽视细微差异,阻碍新范式的形成。
- 妨碍沟通和合作:无法真正理解不同的人和观点。 - 解决方法:认识自己,体验真实生活,结合价值观和经历形成深刻认知。
理解:不过如此思维是一种绝对相对主义,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互动能力。
相关知识: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和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虽然相对主义有助于理解多样性和包容性,但极端的相对主义会导致虚无主义和停滞不前。
总结与祝福
- 本质:两次超越是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 第一次解构:在第一步,解构是指打破对世界和事物的简单化和二元对立的看法。很多青年人可能会对世界和某些宏大的事物产生过于理想化的幻想,认为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然而,现实生活是复杂且充满灰色地带的。这一步的解构,意味着青年人需要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抛弃那些过于简单和极端的看法。这种解构的过程帮助青年人从一种狭隘的视角中解放出来,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
- 第二次建构:在第二步,建构是在解构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审美和处事方式。经过解构,青年人已经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但这还不够。他们需要在这种复杂性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意味着青年人不仅要批判和放弃那些过于简单的思维模式,还要积极地去构建一种新的、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世界观。这个过程是个人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部分,帮助青年人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 关键:如果青年人无法完成第一步的解构,他们可能会停留在一种浅薄和愚昧的状态,无法真正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而如果他们只进行解构而不进行建构,他们可能会陷入一种虚无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无法找到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解构和建构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步骤,缺一不可。通过这两步,青年人才能真正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幻想到现实的成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