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古老的显示屏是由N×M个像素(Pixel)点组成的。一个像素点的位置是根据所在行数和列数决定的。例如P(2,1)表示第2行第1列的像素点。那时候,屏幕只能显示黑与白两种颜色,人们用二进制0和1来表示。0表示黑色,1表示白色。当计算机发出一个指令:P(x,y)=1,则屏幕上的第x行第y列的阴极射线管就开始工作,使该像素点显示白色,若P(x,y)=0,则对应位置的阴极射线管不工作,像素点保持黑色。在某一单位时刻,计算机以N×M二维01矩阵的方式发出显示整个屏幕图像的命令。
例如,屏幕是由3×4的 对应屏幕显示应为:像素点组成,在某单位时刻,计算机发出如下命令:
0001 0011 0110
假设放大后,一个格子表示一个像素点
由于未知的原因,显示黑色的像素点总是受显示白色的像素点的影响——可能是阴极射线管工作的作用。并且,距离越近,影响越大。这里的距离定义如下:设有像素点P1(x1,y1)和像素点P2(x2,y2),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P1,P2):D(P1,P2)=|x1-x2|+|y1-y2| 在某一时刻,计算机发出显示命令后,科学家们期望知道,每个像素点和其最近的显示白色的像素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科学家们保证屏幕上至少有一个显示白色的像素点。
上面的例子中,像素P(1,1)与最近的白色像素点之间的距离为3,而像素P(3,2)本身显示白色,所以最短距离为0。
输入格式
第一行有两个数字,N和M (1<=N,M<=182),表示屏幕的规格。
以下N行,每行M个数字,0或1。为计算机发出的显示命令。
输出格式
输出文件有N行,每行M个数字,中间用1个空格分开。第i行第j列的数字表示距像素点P(i,j)最近的白色像素点的最短距离。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复制
3 4
0001
0011
0110
输出 #1复制
3 2 1 0
2 1 0 0
1 0 0 1
说明/提示
对于30%的数据:NM<=10000;
对于100%的数据:NM<=182^2。
算法1
(多源BFS) $O(n*m)$
和距离矩阵那题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由于bfs每次是一层一层拓展,新的点到原点一定是距离最小的,抓住1往四个方向看
C++ 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10,M = N * N;
int n,m;
char g[N][N];
int dist[N][N];
typedef pair<int,int> PII;
#define x first
#define y second
int dx[4] = {-1,0,1,0},dy[4] = {0,1,0,-1};
bool st[N][N];
void bfs()
{
int hh = 0,tt = 0;
PII q[M];
for(int i = 0 ; i < n; i++)
for(int j = 0 ; j < m; j++)
{
if(g[i][j] == '1')
{
st[i][j] = true;
q[tt++] = {i,j};
}
}
while(hh <= tt)
{
PII t = q[hh++];
for(int i = 0 ; i < 4; i++)
{
int a = t.x + dx[i] ,b = t.y + dy[i];
if(a < 0 || a >= n || b < 0 || b >= m)continue;
if(g[a][b] == '1')continue;
if(st[a][b])continue;
dist[a][b] = dist[t.x][t.y] + 1;
q[tt++] = {a,b};
st[a][b] = true;
}
}
}
int main()
{
cin >> n >> m;
for(int i = 0 ; i < n; i++) cin >> g[i];
bfs();
for(int i = 0 ; i < n; i++)
{
for(int j = 0 ; j < m; j++)
{
cout << dist[i][j] << ' ';
}
cout << endl;
}
return 0;
}
可以啊,你这一天刷题不少啊
上午写了几道leetcode没发,哈哈,因为比较菜,很多看了忘记了,刷题补基础